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画堂春 > 14 第 14 章

14 第 14 章

14 第 14 章 (第2/2页)

楚氏的愁肠被未起宁的哭泣给吓回去了,她搂着这个十岁就不在家的孩子,心疼心软不知如何是好。他出门时还没有柜子高,回来时就已经长成了一个大人样。
  
  她时常觉得自己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。
  
  她错失了许多他成长的时光。可是这个孩子丝毫也没有怨她,还对她这么孝顺。
  
  楚氏哄着未起宁起来,两人一起洗了脸、重新换了衣服,索性便三人一同坐在床上,半靠着被子说话。
  
  楚氏这边是未起宁,那边搂着楚颜,只觉得人生没有比今天更好的一天了。
  
  三个在一起,倒是把许多话都说开了。
  
  未起宁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老太太对楚氏和楚颜的折磨。
  
  他不是小孩子了,书院里什么人、什么事都听过见过。他是知道长辈欺负小辈,小辈是没办法反抗的。
  
  他也不能出主意去对付老太太。
  
  他说:“妈,我想过了,袁家有许多道馆,有一些是坤道主持的,我觉得你去那边借宿的话,老太太就够不到你了。”
  
  坤道,就是女道长。
  
  袁家在这方面确实是有许多人脉,袁家自己就出了不少道士和尚,自家捐建的寺庙也有许多座,投身入寺修行的也不少。
  
  所以袁祭道去当道士也算家学渊源,唯一不好的是他抛下了袁家不管。
  
  未起宁的这个方法,楚颜也想过。她在上周目的时候就想过这个办法,多次想把楚氏从未家带出去。
  
  但成功的次数不多,楚氏也不愿意在寺庙久住,住上几天就回来了。
  
  后来她就明白了,楚氏是为了未起宁。
  
  未家并没有崇佛修道的传统,跟袁家不同,未家对佛道的态度很普通,就是把它当成一个社交去做,人人都崇佛敬道,未家也敬,但多的一分不做。
  
  其实这也是此地的风俗,可能也是这个时代的风俗吧。寺庙传教很少,主动传教,敲门传教都很少,大多数是会在某些节日,寺庙会主动举办祭典,热热闹闹的,也会摆一些送经送符的摊位,总之,就是营造欢乐的气氛,把百姓吸引过去,久而久之,百姓就把寺庙当成了过年过节游乐的地方了。
  
  这个气氛还是比较详和的,没有争相拉信徒,或是互相攀比捐献金额这种事。
  
  老太太要送寺庙衣服鞋帽,纯粹是为了折腾人。她不是真的信,只是用来折磨楚氏和刘氏的手段。
  
  这种家族气氛下,楚氏就不好大张旗鼓的去信,因为她没有理由啊。虽然丈夫不在身边,儿子也不在身边,但丈夫是做官,儿子是求学,都是正经事。未家老太太在外面的名声还很好,未家的家声也一直不错。
  
  她信到要住到庙里,外人要么怀疑是楚氏生病了,是她有问题,要么就该怀疑是不是未家有问题。
  
  这是一个邻人可以见到不平事就告官的时代。告者无罪。
  
  楚氏要保护未家,保护未起宁,就不会在未起宁没成亲前去寺庙挂单长住,更加不会在他和楚颜成亲后跑去寺庙长住。前者,可能会有风言风语说未家家风不好;后者,别人就该怀疑是不是楚颜不孝顺了。
  
  这就是当时楚氏不愿意听她的在寺庙挂单避开老太太的原因了。
  
  因为楚颜当时无子,这就是一项大罪过。
  
  楚氏根本不会怪她,未起宁也从来没有因此指责过她,其他人或是忽略了她,或是没有放在心上。
  
  但要是楚氏进寺庙长住了,保不齐就有那急功好义的人物去官府首告她不孝。她不能盼着审自己的是个青天大老爷,万一是个只看教条的庸官呢?万一他一见她成亲数年无子,婆婆躲进寺庙长住,直接就判了她呢?她是怎么喊冤也没用的。哪怕楚氏愿意给她做证,上了官府,就不是楚氏一个人说了算的,要是官爷觉得她无子确实是大过,哪怕有楚氏保她,官爷都可以判她不孝入刑。
  
  这也是一个真会打板子上夹棍的时代啊。
  
  当然,这一切都是她的想像。但是楚氏进寺庙也确实是有非常大的风险,会有败坏未家名声的危险。这会牵扯到谁,不好说,但是牵扯到未家老太太的可能是百分之一,牵扯到她和未起宁的风险就是百分之九十九。
  
  孝比天大。
  
  老太太一个人不可怕,可怕的是这个时代。
  
  楚氏听完未起宁的话,摇了摇头,搂着他说:“家里就很好,寺中清苦,我也不能麻烦人家多照顾我。”
  
  未起宁犹豫起来,他看一看楚颜,小声说:“那,我去见爹的时候,悄悄跟爹提一提,让他把您接过去。”
  
  他觉得这话也没什么不能让楚颜听的。比起这家里的其他人,颜颜跟他和妈才是一条心,他们才是一家人,最亲的一家人。
  
  楚氏听了还是摇头,楚颜却觉得这个办法不错。
  
  她给未起宁使了个眼色,未起宁就止住话头,等只有他们两人时再商量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嫁给山野糙汉后,全家都被我养成大佬 我家公主又被惦记了 十八线锦鲤逆袭攻略 全民修仙,我能看见弟子天赋 无敌神帝系统 莽撞 救世主聊天群 全民领主:开局超级农民 我本善良之崛起 他欲为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