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短视频剧透历史:开局现代战争 > 第61章:你不干有的是人干

第61章:你不干有的是人干

第61章: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(第1/2页)

金陵城,奉天殿前。
  
  朱元璋将种种问题归类好,其一是宗室问题,这个尚需一个两全之法;其二是一条鞭法的试点问题;其三才是货币的问题。
  
  其中一条鞭法设计到的是整个国家的赋役制度,天幕中没有提及的是,对宗室,勋贵,外戚,官员等纳税问题。
  
  在此前评论区得知,清雍正皇帝的改革主要有三项,摊丁入亩,火耗归公,士绅一体当差纳粮。
  
  摊丁入亩摊的应该是丁口税,这算是一条鞭法的继承和发扬。
  
  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如字面意思,算是一个小小的补丁,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,扩大税基,即使有一天真的土地兼并严重,也能保证朝廷有课税对象可收税。
  
  毕竟,全天下人都要收税,此时再无官员有优免权。
  
  “先在苏州、松江等两三個府中试点吧,天幕中也说了,一条鞭法、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在这些地方实施起来是没有问题的。”朱元璋心里想到,此外又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货币白银化,或者说货币主权问题。
  
  历史上根本没有发生过有人通过控制白银操控一国的事情,所以张居正改革时也没有想到如此深远的问题,但随着日后与其他地区贸易往来,白银、铜作为货币,货币紧缺始终是个无法绕过的问题。
  
  如今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:
  
  一个是坚持使用铜,白银,黄金作为货币,但前提是大明要将这些矿产控制在手中,这很难,而且日后贸易量增加,那么使用铜、白银作为货币的不便性也会凸显。
  
  二就是使用宝钞,历史上他就发行了宝钞,不过由于滥印滥发导致宝钞无人问津,这个发行的度他始终不知道该如何去确定。
  
  重来一次的话,朱元璋觉得肯定不会重走滥发宝钞这条老路,因为煤矿,石油,精盐,电,以及各种科学技术带来的新的商品,以及贸易往来等等,带来了大量的收入。
  
  可以说,如今的大明和历史上的大明有着很大的区别,那就是如今的大明,可选择性实在是太大了,所以完全没必要滥印宝钞。
  
  想到此,朱元璋提笔将这些想法一一记下,此外禁海政策也需要废止,还应适当鼓励贸易,关税也可以适当提提。
  
  《张居正于我来说,最令人动容的一点在于,他左右逢源了那么多年,对于官场他比谁都懂,他根本就是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后果的,但他仍然这样做了,虽千万人,吾往矣。有缺点的战士依旧是战士,喷了香水的苍蝇永远是苍蝇》
  
  《雍正摊丁入亩也是一条鞭法的发扬光大,推行阻力也很大,差点失败,最后新法也被乾隆废了,雍正也落了个骂名!》
  
  《对于张居正来说,改革根本不是他个人最优解,最优解是他什么不管,当好他的内阁首辅,有事没事骂骂皇帝捞点清名就行了。》
  
  《明不是亡于一条鞭法,而是在需要改变的时候还在用一条鞭法》
  
  《没有白银危机,就没有金本位,没有金本位的天然通缩,就没有一二战的血战。所以没有张居正就不会爆发一二战。[狗头]》
  
  《满分,出院!》
  
  奉天殿前,刘基等人深深被触动了,他知道评论区说的是事实,能做到相当于如今的丞相位置的人,不可能不懂改革会触动各方的利益,遭到巨大的反弹。
  
  从他后来一心想急流勇退中也可以看到,他个人是犹豫过的。
  
  于他个人来说,改革确实不是最优解,连次优解都算不上,但他依然做了,那只有一种可能,他是真的忠于大明,想要为百姓实实在在做点事情,仅此而已。
  
  这种改革你能说他错了吗?
  
  张居正就是那种,非同时代的人极为推崇,同时代的人又恨不得把他挫骨扬灰的人,这之间的差别,就是看你站的位置了。
  
  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,这两个政策将徭役和丁口银摊入田地当中,有地的人多交税,无地的人少交税或者不交税,想必这才是后世人口井喷的原因吧。
  
  毕竟这种情况下,隐匿人口已经没有了必要,全部税都扣在了你所持有的土地上。
  
  多好的政策啊,可惜主张改革的两人下场都不算好。
  
  刘基知道,改革这种事,只有有大魄力、挟无上威望的君主才能办成,正好两个条件陛下都符合,不出意外的话,很快就会在某几个府中试点了。
  
  唐,长安城。
  
  李世民等人对张居正也是钦佩不已,关于张居正僭越之举,贪污,铺张浪费之举他们自然也是知道的,但这只能算私德有瑕疵,与他本人做出的功绩是不相干的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嫁给山野糙汉后,全家都被我养成大佬 我家公主又被惦记了 十八线锦鲤逆袭攻略 全民修仙,我能看见弟子天赋 无敌神帝系统 莽撞 救世主聊天群 全民领主:开局超级农民 我本善良之崛起 他欲为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