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1980我的文艺时代 > 第538章 打个样

第538章 打个样

第538章 打个样 (第2/2页)

除此之外,还有大量不知名的作品销量在几千册这个区间内,出版社出版这些作品不能说赔本,但想赚钱也很难。
  
  所以,梁凤怡的作品能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,就达到单本十六七万册的销量,已经殊为不易。
  
  有了数部作品在内地的热卖,梁凤怡这个香江作家的名字在内地文学界很是响亮。
  
  她今天给林为民打电话先是报了个喜。
  
  这两年她的作品不仅是在内地,在香江也同样受到了欢迎。
  
  梁凤怡是非常有商业头脑的人,她不甘于给出版社打工,所以在前不久刚刚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出版社,名叫“勤+缘”,这个名字代表了她做人做事的态度。
  
  梁凤怡的做法在香江文学界并不鲜见,很多有经营头脑的作家都会这么干。
  
  比如金庸发觉自己的武侠可以吸引读者,成立了《明报》,黄玉郎凭借漫画成就了香江的漫画帝国,黄易也成立了出版社出版自己的作品。
  
  国文社是内地文学界的第一号出版社,跟他们打好关系,说不定可以给她提供诸多便利,因此梁凤怡才会在出版社成立后特地给林为民打来了电话。
  
  一番恭喜之后,梁凤怡又说起了正事,也是她这次打电话来的主要目的。
  
  今年以来,她又创作了《花帜》《昨夜长风》等一系列作品,刚刚在香江出版上市不长时间,这次她给林为民打电话,就是来主动推荐自己的作品的。
  
  听完梁凤怡的话,林为民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。
  
  “梁女士,本来应该是我们出版社去找你的,没想到先让你找了过来,是我工作的失误。伱那几部作品的引进当然没有问题,我这边立刻安排人跟你对接一下,争取尽快上市发行。”
  
  在内地,作家这个群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,扮演着人民群众精神导师的角色。
  
  但在香江则不然,这里没有内地自古以来对于“士”、对于“读书人”的尊重所以作家这个群体的地位一直不高。
  
  也因此,也很少有出于对文学的喜爱进行创作的香江作家。
  
  当然了,这跟早些年香江的殖民政府不支持华语文学建设有很大的关系。
  
  所以,在香江想靠笔杆子讨生活,你首先要想的不是作品要有什么思想性、文学性,而是普通民众喜欢看什么。
  
  在这样的氛围和影响下即便是那些极个别的有文学理想的作家,也很难坚持下去。
  
  抗战年代,徐訏以《鬼恋》成名,创作风格唯美动人,其后又发表《风萧萧》,作品风靡一时,《风萧萧》出版当年曾被国内出版界誉为“徐訏年”。
  
  可在移居香江之后,徐訏蹉跎数年之间,只写出了一部在读者看来粗鄙不堪的《江湖行》。
  
  到了六十年代,他完成了《四姐妹》,更是干脆就变成了通俗的味道。
  
  像徐訏这样被香江这座商业化的城市改变风格的作家还有很多,促使这些人做出改变的原因只有一个。
  
  迫于生计!
  
  跟这些作家相比,从一开始就定位清晰的梁凤怡无疑是成功者。再加上她的创作效率和商业头脑,想不发财都难。
  
  梁凤怡的作品在内地属于畅销作品,也有之前的合作,再加上在背后助推的相关部门,国文社自然没有拒绝梁她的理由。
  
  国文社更乐意于捧红梁凤怡这个香江女作家,这其中不仅有相关部门的原因,也因为梁凤怡在内地的走红对于国文社只有好处,没有坏处。
  
  如今有资格出版香江、湾岛文学作品的出版社就那么几家,捧红一个梁凤怡,相当于给众多有合作潜力的香江、湾岛作家打个样。
  
  这些年两岸三地的文学交流越来越密切,多了香江、湾岛这两地的作者和作品资源,对国文社也是一件大好事。
  
  谈完了继续出书的事,林为民说道:“梁女士,你也知道,这半年多你的作品在内地受到了相当多读者的欢迎,为广大读者了解香江的风土人情做出了不小的贡献。大家对于你这位香江女作家都很好奇。你如果有时间的话,方不方便来我们内地举行几场签售活动,另外我们国文社还想给你的作品举办一场作品研讨会。”
  
  梁凤怡闻言欣喜不已不管是签售活动也好、举办作品研讨会也好,目的都是扩大她在内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  
  这种事对于她本人、出版社和发行商是合作共赢,所以毫不迟疑便答应了下来。
  
  “十一之后吧,我抽出半个月时间到内地去一趟,配合你们的工作。”梁凤怡说道。
  
  “好,那就这么定了。”林为民道。
  
  (本章完)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嫁给山野糙汉后,全家都被我养成大佬 我家公主又被惦记了 十八线锦鲤逆袭攻略 全民修仙,我能看见弟子天赋 无敌神帝系统 莽撞 救世主聊天群 全民领主:开局超级农民 我本善良之崛起 他欲为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