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> 第434章 御史大夫的改革成果

第434章 御史大夫的改革成果

第434章 御史大夫的改革成果 (第1/2页)

对于离去的匈奴使团,刘胜并没有再进行过多的安抚,而是维持了一贯以来的强硬作风和态度。
  
  就如同去年,导致匈奴人含怒南下入侵北地四郡,以及直接导致秋后汉匈马邑战役时一样。
  
  对于刘胜如此作风,汉家朝堂内外,也只能说是老怀大慰。
  
  这是为什么?
  
  难道汉家的天子,就非得罔顾事实的对外强硬、非得不顾客观事实的去刺激匈奴人?
  
  并不是。
  
  如果是这样,那汉太宗孝文皇帝,就会是‘穷其一生,都没和匈奴人说过一句硬气话的软脚蟹’,而非天下人所公认的在世圣人;
  
  先帝刘启,也就会是只知道和亲的昏君,而非‘若没有吴楚之乱,就很可能得到庙号’的准明君。
  
  最主要的是:为对外和亲开下先例的太祖高皇帝,就将会是又一个‘汉王邦’,汉家也将是继嬴秦之后,又一个二世为亡的‘伪政权’。
  
  事实上,刘胜保持自己对外的强硬战略态度,其实是和刘胜的年纪有关。
  
  ——在汉匈平城一战,尤其是在其中的白登之围过后,太祖高皇帝选择与匈奴人和亲,天下人只会说太祖高皇帝英明神武,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。
  
  简而言之:没人会怀疑开国皇帝的决定,尤其是在大战过后、遭遇巨大损失过后,所做出的对外战略决策。
  
  在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地来到长安,以弱冠之年承继大统时,太宗孝文皇帝并未直接掌权,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都扮演了泥塑雕像的傀儡天子角色。
  
  而在熬死陈平、周勃、灌婴等老臣之后,太宗孝文皇帝也曾寻求和匈奴人决战。
  
  虽然最终,这场由汉太宗孝文皇帝处心积虑,且筹谋布局多年的汉匈大战,被济北王刘兴居的突然反叛所破坏,但最终取得的效果,和刘胜推动汉匈马邑战役是一样的。
  
  ——对于年幼的天子,朝堂内外,乃至于天下人,其实都是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的。
  
  新君是个怎样的人?
  
  在这个没有任何传媒手段,政令都只能通过驿站网络送往天下各地,甚至都未必能保证让天下人尽皆知晓的时代,百姓要想弄清楚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,真的是一件既容易,又极为困难的事。
  
  容易,是说天子在百姓心中的形象,很可能因为某几个马尿喝多吹牛皮的闲人懒汉,而朝着上古恶兽的方向飞速靠近;
  
  困难,则是指这个时代的皇帝,很难通过寻常的小事,来让百姓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形象。
  
  那怎么办呢?
  
  这就不得不提到自有汉以来,乃至于往后的历朝历代,都乐此不疲的‘大赦天下’了。
  
  没错。
  
  逢年过节大赦天下,便是皇帝仅有的几个‘让天下人知道朕这个人还不错’的手段之一,同时还是成本最低的手段。
  
  其余几个,那也就不外乎文治武功了。
  
  明白这一点,再去看当年,太宗孝文皇帝不顾客观事实,在内部不稳的前提下强硬的要和匈奴人决战,已经当今天子胜在时机不成熟的前提下,如此果决的推动去年秋天的汉匈马邑一战,这一切,也就让人一目了然了。
  
  ——在马邑之战前,刘胜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,连一张白纸都不如。
  
  毕竟白纸还意味着一无所知,还意味着第一印象可以有效建立个人形象;
  
  但对一个未冠即立的皇帝,天下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信任,以及怀疑。
  
  顶天了去,也就是关中人隐约记得当年,尚还是公子时期的天子胜,主持了关中范围内的粮价平抑一事。
  
  除此之外,再无其他。
  
  而现在,刘胜已经通过一场马邑战役,将自己的强硬形象,彻底纂刻入天下绝大多数人的心中。
  
  从今往后,无论刘胜做出再荒唐、再糟糕的事,人们都不会再说‘我就说吧?这个年纪做了皇帝,那是天下的祸患!’;
  
  而是会说:嗨,忍忍吧,好歹这位能保我汉家太平,不至于让外蛮狄夷欺了去······
  
  也正如当年,太宗孝文皇帝那场没能正式开始的汉匈决战,让天下人不再会说‘我就说吧?这代地来的乡巴佬,他就不配坐在皇位之上!’;
  
  而是会说:嗨~真不是这位软弱可欺,实在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啊······
  
  有济北王刘兴居的前车之鉴,要不,还是再等等吧······
  
  这,才是刘胜强硬的对外态度,让朝堂内外‘老怀大慰’的原因——刘胜需要这么做,也确实这么做了。
  
  当一个即位不久,且年岁尚轻的天子,能自觉的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时,作为臣下的朝堂百官,都必定是无比欣慰的。
  
  只是不等朝堂内外从‘陛下终于长大了’的欣慰中回过神来,刘胜下一个关注到的事,却又让整个朝堂静默无声。
  
  ——御史大夫。
  
  刘胜的注意力,再次回到了史前版本的纪检委:御史大夫属衙之上······
  
  ·
  
  “诸公先说说吧。”
  
  “对于考举士子受贿、贪污的问题,廷尉是如何处置的,又有什么其他的想法?”
  
  “对于监察官员,御史中丞又有什么建议?”
  
  常言道:人多的会议不重要,重要的会议人不多;
  
  解决小问题开大会,解决大问题开小会;
  
  今日这场会议,便是毋庸置疑的‘小会’。
  
  与会者不过是当今天子胜,廷尉赵禹,御史中丞陈建,以及丞相刘舍四人而已。
  
  ——其中,丞相刘舍还只是来露个脸的。
  
  只能说,这种人数、规模的会议,要解决的问题就不可能小。
  
  赵禹、陈建二人接下来的应答,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。
  
  “禀奏陛下。”
  
  率先出声应答的,是廷尉赵禹。
  
  “对于过往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,因贪污、受贿而下狱的官员,臣即没有因其‘考举入仕’的出身而网开一面,也没有因为风论而从严惩处。”
  
  “——太宗孝文皇帝之时,太宗皇帝就曾打算重惩一个惊扰圣驾的路人,彼时的张廷尉曾对太宗皇帝说:法如是足矣。”
  
  “最终,太宗皇帝也同意了张廷尉的看法,根据《汉律》中,有关不慎惊扰圣驾的规定,罚了那路人黄金四两。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嫁给山野糙汉后,全家都被我养成大佬 我家公主又被惦记了 十八线锦鲤逆袭攻略 全民修仙,我能看见弟子天赋 无敌神帝系统 莽撞 救世主聊天群 全民领主:开局超级农民 我本善良之崛起 他欲为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