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我的姐夫是太子 > 第三百六十七章:不要不识抬举

第三百六十七章:不要不识抬举

第三百六十七章:不要不识抬举 (第1/2页)

张安世其实并不担心高祥,这是成熟的老吏,行事稳重,却也谨慎。
  
  最紧要的是,这右都督府上下官吏,都有盼头。
  
  对于下级的官吏而言,随着新政的政绩,他们的将来必可水涨船高,有了升迁的动力,大家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。
  
  而对于高祥而言,他现在所追求的,乃是名垂青史。
  
  名垂青史这东西,看似虚无缥缈,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,却是巨大的诱惑。
  
  新政成败,决定了一个人千百年之后的功过,成则后人敬仰,败则遗臭万年,关系到的何止是自身对于身后之名的看重?
  
  实则,这其实也是这个时代家庭观念的看重,古人重视家庭,更看重自己的儿孙,若是名声不好,儿孙羞于启齿,要知道,古代的望族,子孙们都乐于将自己的祖宗挂在嘴边的,因而祖先的名声,至关重要。
  
  张安世其实并不在乎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,对两世为的人而言,张安世唯一想的,不过是想留下一点什么,至于留下的痕迹被人如何评说,反而不紧要了。
  
  毕竟人类的认知反转实在太多,即便是秦桧都可被人洗得从黑至白,历史上的所谓光辉形象,大抵都能用显微镜找出黑点,而那些动辄屠城的暴徒,人们却大多不会过于苛责,反而从其言行举止之中找出几分所谓真性情之处。
  
  可见所谓的身后之名,不过是个笑话。
  
  到了次日,栖霞来了一位客人。
  
  这位客人其实常来,每一两个月便要来一次,只是从前,他带着的乃是东宫的禁卫,可现在带着的却是幼军。
  
  夏瑄和金大洲二人领着一干校尉伴了皇孙的大驾,他们乐于来栖霞,不只是能感受这里的热闹,最紧要的是,他们总是在谋划做点什么买卖才好。
  
  京城三凶那等不太聪明的人都能发财,没道理他们这些拥有优良血脉的人不可以。
  
  至于朱瞻基,起初来确实是一次次见识风情,图个热闹。
  
  后来纯粹就只是想出来散散心,见一见自家舅舅了。
  
  舅甥相见。
  
  张安世一如既往的很高兴,喜滋滋地道:“我的好瞻基,你可算来了,听闻你近来读书总是走神,是吗?”
  
  朱瞻基点了点头道:“成日读《资治通鉴》,我已读通了,却非要教我倒背如流,实在可恨。”
  
  张安世感慨道:“能成大事者,历来好读书不求甚解。这样只强背的,十之八九,教出来的也是迂秀才。瞻基啊,过一些日子,我想办法,到陛下的跟前说上几句。你那新的师傅叫什么来着?”
  
  “姓王,叫王通,阿舅一定要好好地告他的黑状。”
  
  张安世却是拉下脸来:“这是什么话?我只是如实奏报,什么叫走高黑状,这样说的倒显得我似佞臣。”
  
  朱瞻基皱着小眉头道:“可是……”
  
  张安世连忙捂住他的嘴:“好啦,来了栖霞就少说多看。”
  
  等到张安世放开手,朱瞻基倒是乖巧地应了:“噢。”
  
  张安世便又变回那个热情可亲的舅舅了,笑道:“今日想去哪儿瞧热闹?”
  
  “我……我想去学堂里瞧一瞧。”
  
  “嗯?”
  
  朱瞻基道:“我听闻栖霞许多孩子都读书,我想瞧瞧他们是如何上学的。”
  
  张安世便也干脆地道:“这个好办,阿舅安排。”
  
  张安世总是乐于满足朱瞻基提出的任何合理请求。
  
  让他多见识见识总不是坏事。
  
  不多时,舅甥二人便一起来到了一处学堂。
  
  这学堂很是普通,处于闹市之中。
  
  朱瞻基好奇地道:“阿舅,学堂的选址怎这样吵闹?”
  
  张安世耸耸肩,道:“这可怪不得他们,当初建这小学堂的时候,这儿还偏僻得很呢。可谁才晓得,不过两年的功夫,此处就热闹起来了。”
  
  里头传出朗朗读书声,因是小学堂,不过是背诵一些算术的口诀罢了。
  
  朱瞻基道:“他们教授的真简单。”
  
  张安世与朱瞻基站在窗前,背着手,学堂的负责人和其他的教习,早已被校尉们请到一边去‘喝茶’,其余人退开,只二人隔着窗,瞧着里头满当当的课桌,足有七八十个孩子,挤在这并不宽敞的课室里继续朗读。
  
  张安世声音放低,道:“伱在这样年纪的时候,还没有正经学算术呢!等他们到了你这个年纪,便要学更深的学问了,代数、几何的原理,你知道吗?”
  
  朱瞻基道:“我学的和他们不同。”
  
  张安世笑了笑道:“术业有专攻,所以你可别小看了人。”
  
  朱瞻基看了一会,随即便跟随张安世来到这课室外的小校场里踱步。
  
  朱瞻基踩着这小校场里的砂砾,突的道:“阿舅……我听人说,你不学无术……”
  
  眼见张安世勃然大怒。
  
  朱瞻基又道:“可杨溥师傅又说,阿舅治下,许多孩子都读书,杨溥学士说,只有圣人才可以做这样的事,可我瞧着阿舅……不像圣人。”
  
  张安世惊喜道:“杨学士当真这样说?”
  
  朱瞻基点头确定。
  
  张安世感慨道:“这个家伙,怎么老揭我老底呢。”
  
  朱瞻基道:“杨溥师傅还说,只有心存仁义之人,方才能做到这样的事,是为苍生为念,怀有怜悯之人……”
  
  张安世摆摆手:“好了,好了,够了,听的我头痛。”
  
  朱瞻基歪着脑袋看着他道:“这是杨溥先生在夸阿舅呢。”
  
  张安世道:“他夸一夸,倒没什么妨碍,不过……你却不可信了这些鬼话。”
  
  朱瞻基诧异道:“阿舅,难道他说错了?”
  
  “大错特错。”张安世一本正经地道:“让人读书,可不是靠什么怜悯和仁义。”
  
  朱瞻基很是好奇,便道:“那靠什么?”
  
  “利益!”张安世道。
  
  若换做杨溥亲来,见张安世给朱瞻基灌输这个,只怕要两眼一黑。
  
  朱瞻基似乎对这等奇谈怪论,格外的感兴趣。
  
  于是他怂恿张安世道:“阿舅,为何是利益?“
  
  张安世道:“因为人读了书,就能从事更精细的工作,能有更大的价值,正因为如此,所以我才千方百计,鼓励他们去读书。”
  
  朱瞻基道:“阿舅的意思是……他们读书……阿舅才有好处?”
  
  “正是如此。”张安世毫不避讳地道:“所谓仁义的那一套,或者靠同情和怜悯,甚或是圣人所谓的教化,是不可能让人持之以恒的让最寻常的百姓子弟进学堂读书的。”
  
  顿了顿,他接着道:“你瞧,这千百年来,天下的寻常百姓子弟,有几人能读书?这读书之人,不都是那些世家大族子弟吗?”
  
  朱瞻基听罢,表情认真地起来,显得若有所思。
  
  张安世则接着道:“所谓的仁义,不过是同情心,就好像一富人见别人衣不蔽体,因而怜悯,于是施舍给他一些衣食。可是鼓励富人们去乐善好施,就能让天下清平吗?若靠这样就可以,那么天下早就安居乐业了。”
  
  朱瞻基点了点头,道:“阿舅说的对,那么……怎么样才可以呢?”
  
  张安世道:“人只有自觉自己高贵,才会对别人施舍,施舍是不能长久的。看那历朝历代,也不乏有怀有怜悯之人,或者知晓仁义廉耻的君子,可他们能惠及几人呢?他们所接济的人可能有十户、百户,可藏在他看不到的地方,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的人又有多少呢?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嫁给山野糙汉后,全家都被我养成大佬 我家公主又被惦记了 十八线锦鲤逆袭攻略 全民修仙,我能看见弟子天赋 无敌神帝系统 莽撞 救世主聊天群 全民领主:开局超级农民 我本善良之崛起 他欲为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