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带着农场下凡尘 > 039此一时彼一时

039此一时彼一时

039此一时彼一时 (第1/2页)

仔细想想,古代的河流、沟渠里的小鱼、小虾可不少。
  
  只要是水田灌水,必然会有鱼和虾进入稻田里,所以古人对稻田鱼并不陌生。
  
  宋代稻花鱼已经是佳肴,不少诗词里都提过。
  
  曹魏时期好像川蜀之地就有过这种鱼和稻混养的先例,之后云贵、闽广之地也多有记载。
  
  京畿周边从元代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之后,京城附近慢慢出现大量的稻田。
  
  有歌谣云:京西稻米香,炊味天知晌,平餐勿需菜,可口又清香。
  
  这还是通州,清代明确记载着京城昆明湖周围就有一千多顷,也就是超过10万亩稻田。
  
  稻花鱼就有了足够的先天条件。
  
  试着问了问贾琏和贾珍,京城附近果然有大量稻田,不说万顷,几千倾也就是几十万亩还是有的。
  
  如此一来还真有一点可行性,但想大规模推广,却根本不可能。
  
  可这其实是好事。
  
  上等、中等的好田基本上都在权贵和乡绅手里,这些人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。
  
  用几亩地实验的话,失败了影响也不大。
  
  也避免了穷苦人家大量破产。
  
  10个、100个愿意试试的乡绅中,只要成功一半,那就是功德无限。
  
  而且人家成功了,你却没成功。
  
  以古代的舆论和士林风气,绝不会去骂自己这个发明者,而是嘲笑那些失败者太蠢。
  
  石仲魁立马决定还是自己花钱买点田地,做实验,一旦真的成功了,对科举之路和今后做官绝对有益。
  
  第二,古代因为田地的肥力不够,插秧可不会像现代那么密集。
  
  这就给稻田养鱼提供了条件,养鱼也能肥田,减少害虫。
  
  加上小农经济人力不值钱,在现代精心照料成本太高的缺点,在古代根本不是问题。
  
  还不用担心农药对鱼不利。
  
  但麻烦的是农户根本没养鱼的经验,不过想起于洪高用大缸养红鲤鱼的事,就说明大兴周围就有专门从事这方面生意的农户。
  
  而且即便每亩仅仅产2、30斤巴掌大的小鱼,对乡绅来说也是额外的收入。
  
  做成鱼干一年都不用愁鱼肉吃,甚至有些地主自己一年都难得吃几次肉。
  
  要是亩产粮食增加了一两成,石仲魁这个名字百分百会被士林和乡绅牢记和感激。
  
  古代‘与民共治天下’中的‘民’说的就是乡绅,而不是老百姓。
  
  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和拥戴,无论做官还是做事,都会容易很多。
  
  这么一想,好像真有必要买上十亩、二十亩的水田试一试,就算错了问题也不大。
  
  想到这,石仲魁不由想到缮国公府在大兴的田庄。
  
  趁着本来就要修补沟渠的机会,趁机把沟渠弯道附近的地改造出来。
  
  等自己真试出来了,缮国公家肯定会跟进,隔壁的杨家也会为了利益而求上门。
  
  给杨家一个面子,等于获得一个四品提刑按察副和七品的六部给事中的好感。
  
  又帮于洪高提升政绩,到那时于洪高或许就不愿意离开大兴县了。
  
  等缮国公和杨家也成功了,大兴其他乡绅、勋贵、大地主们肯定会有人跟风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嫁给山野糙汉后,全家都被我养成大佬 我家公主又被惦记了 十八线锦鲤逆袭攻略 全民修仙,我能看见弟子天赋 无敌神帝系统 莽撞 救世主聊天群 全民领主:开局超级农民 我本善良之崛起 他欲为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