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> 第六百八十二章 社会性死亡

第六百八十二章 社会性死亡

第六百八十二章 社会性死亡 (第2/2页)

不过也是因为他的这个心态,所以杨清源没有清算曹正淳的额意思。
  
  在开始之时,曹正淳甚至协助于延益追查先太宗文皇帝的真实死因,是个可用之人,可用留给十三当班底。
  
  “曹督主,魏王何在?!”杨清源开口问道。
  
  魏王是先太宗嫡子,而在朱瞻坤、朱瞻圭死后,魏王朱瞻均更是唯一的嫡子,他是十三继位的绊脚石。
  
  曹正淳犹豫了一下,他知道杨清源要扶吴王上位,那就必须清除魏王这个隐患。
  
  告诉了杨清源魏王的消息,那就等于将魏王逼上了绝路。
  
  杨清源也知道曹正淳在犹豫什么,他虽然有些权欲、贪利之心,但并非是弄权之人,对于先太宗的忠诚更是毋庸置疑的。
  
  “曹督主放心,本侯不是弑杀之人。”
  
  曹正淳看了看地上朱瞻坤的尸身,已经雨化田的人头。
  
  对于杨清源的这句话,信心不是很足。
  
  但是讲道理啊!雨化田是柳妹子杀的,和杨清源真没什么关系。
  
  “魏王殿下尚未成年,还在宫中居住,奴婢可差人带杨侯前去。”
  
  杨清源点了点头,“那就劳烦督主了!”
  
  “不敢,不敢!”
  
  你一个弑君兵变之人跟我这么客气,曹正淳有点慌。
  
  魏王是此刻不过九岁的年纪,自然是居住于宫中,方便照料,成年皇子才会开府建衙。再确认他们的能力之后,皇帝便会将其派遣于封地。
  
  在一个太监的带领下,杨清源带人来到的魏王的宫中。
  
  刚刚的喊杀之声,早已惊醒了这个早慧的皇子,不过在看到杨清源的时候,魏王还是忍不住颤抖了一下。
  
  杨清源若是真的谋逆,自然会诛杀周室血脉;若杨清源是为了扶立吴王,同样不会容许他活在世上。
  
  魏王年纪不大,但却很清楚,只要他还活着,那吴王朱瞻垕继位便是名不正,言不顺。
  
  “杨侯,小王仰慕杨侯已久,若是杨侯不弃,小王愿拜杨侯为师。”
  
  还好不是欲拜明公为义父,不然就尴尬了。
  
  魏王这一波先下手为强,倒是出乎杨清源的意料。
  
  “殿下真的很聪明,是个当好皇帝的料子。”
  
  聪明人不一定当好皇帝,比如蓝星上明朝的嘉靖。
  
  但好皇帝必然是聪明人才能当的。
  
  魏王便是有这个潜质的人。比如他主动开口拜杨清源为师这件事。
  
  吴王为什么被杨清源看重,进而扶持?!
  
  不就是因为杨清源是吴王朱瞻垕的老师吗?!
  
  一旦吴王登基之后,杨清源便是帝师。
  
  可若是魏王也拜杨清源为师,在一定程度上就和吴王站在同一起跑线了,而扶持魏王称帝的难度,比扶持一个吴王小得多。
  
  这一波拜师,若是成功,不仅仅可以化解性命之忧,说不定还能登上皇位,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,已经是难能可贵了。
  
  但是杨清源摇了摇头,魏王太聪明了,年纪虽然小,却能看见他眼中的野心和掌控欲,绝对不会允许皇权被削弱的。
  
  现在的杨清源要得不是一个英明的封建帝王,而是一个能制衡权力的制度。
  
  十三宽和仁德,又受教于他,没有比十三更好的选择了。
  
  面对魏王的请求,杨清源摇了摇头。
  
  魏王见状一颗心沉了下去,杨清源若是不愿收他为徒,那留给魏王的就剩下死路一条了。
  
  毕竟是个九岁的孩子,又哪能镇定如初呢?!
  
  看着浑身颤抖的魏王,杨清源的声音如沐春风,让畏惧的魏王平复了心情。
  
  “殿下不要慌,臣并没有想杀殿下的意思,殿下何辜?”
  
  就这样杀了魏王实在是有违杨清源的底线,而且现在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。
  
  “……”朱瞻均眨巴眨巴眼睛,等待着杨清源给出答案。
  
  “朱瞻均不必死,但魏王殿下必须死!”杨清源看向朱瞻均,“殿下可明白我的意思!?”
  
  魏王愣了愣,就算他再聪慧,也只是个孩子。
  
  “从今日起,魏王就已经死了,死在了暴君朱瞻坤的手中,这世上只有朱瞻均了!”
  
  杨清源要魏王死在世人的心中,他并不是要魏王真的去死,而是要造成魏王的社会属性上的死亡。
  
  “臣会送魏王殿下出宫,然后消去魏王殿下在玉牒上的姓名。从此殿下不再是大周的魏王,只是一个叫朱瞻均的普通人。”
  
  “我愿意!”刚刚在生死边缘徘徊的魏王立时答应了下来。
  
  杨清源点了点头,他也不怕魏王会搞什么幺蛾子。
  
  皇家也有族谱名为玉牒,从前唐的时候就已经存在,大周的玉牒每年一修。
  
  皇周会典明文定下:
  
  凡东宫、亲王位下、各拟名二十字。日后生子及孙,即以上闻,付宗人府。所立双名,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;其下一字,临时随意选择,以为双名,编入玉牒。至二十世后,照例续添,永为定式。
  
  东宫位下为;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。
  
  每一位皇子出身,都是需要有玉牒为证的。
  
  玉牒之上没有名字,就算你真的是天子血脉,也没有人会承认。
  
  比如琅琊榜中的萧庭生,他是皇长子萧景禹之子,但即便武靖帝知道,也不能恢复他皇室血脉的身份。因为他出身之时,没有玉牒记录。
  
  纵观春秋,在革除之后,重新加入了皇室名录,寥寥无几。
  
  其中最传奇的便是前汉宣帝刘询,他为前汉武帝曾孙,戾太子刘据之孙,因为巫蛊之祸的牵连流落民间。
  
  武帝在晚年知道此事之后,破格将其录入了皇室名册,恢复了他的身份。
  
  这一举动也为前汉留下了一个明君,一个将前汉带到巅峰的明君。
  
  但前唐之后,对于皇室身份的审核愈加严格,这一举动也再难复刻了。
  
  所以当杨清源今夜证明魏王死于刀兵之后,在天下人心中,魏王就已经死了,活下来的只能是朱瞻均。
  
  即便有一天朱瞻均跳出来自称是魏王,也没有人会相信。
  
  “那殿下这几日便跟在我身边吧!”
  
  从此魏王已逝,天下唯有朱瞻均。
  
  我!没有断更!
  
  (本章完)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嫁给山野糙汉后,全家都被我养成大佬 我家公主又被惦记了 十八线锦鲤逆袭攻略 全民修仙,我能看见弟子天赋 无敌神帝系统 莽撞 救世主聊天群 全民领主:开局超级农民 我本善良之崛起 他欲为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