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大明世祖 > 第九十五章秦学

第九十五章秦学

第九十五章秦学 (第2/2页)

朱谋更偏向于陕西等宗亲文官,而阎崇信则偏向于南方。这不能一概而论,分人以待。
  
  但孙世宁却发觉,近两年来,理念这玩意成了武器,百官们不自觉地就开始站队起来。
  
  他站的最高,看得清楚明白。表面上来看阎崇信支持秦学,但他是汉中人,从小到大学的就是理学,内心里一直都是理学。
  
  而朱谋则不提,只读过几年宗学,后来在官场历练多年,在皇帝的提拔下不断升官,其学问只是普通的童生罢了。
  
  所以他虽然倾向理学,但只是把它当做工具罢了,一旦坐上了首辅之位,定然是抛之不管。
  
  孙世宁滴咕道:“秦学偏向利,而理学则务虚,难啊!”正所谓遇熊掌不可兼得。
  
  读书人对于理学虽然厌恶,但只是恨其不振,对于朱子可是敬爱有加。
  
  同样,秦学经世致用,重商重民,不可否认是真切之理,但却忽视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。
  
  两者都有缺憾,都有利处,实在是难以抉择。孙世宁心中自然是倾向与理学的,但由于孙家人的身份,他不敢有丝毫的泄露。
  
  他这一趟,只是回家祭祖,顺便参加乡试罢了。孙家在代州的振武卫,他们一家是卫所军户出身,如今的振武卫并入代州,成为了振武乡。
  
  有明一代,军户虽然凄惨,备受奴隶、欺压,但在科举中却有不少的成功,常年在进士榜单中占两三成。
  
  如张居正,孙传庭等,都是军户出身。在孙家,孙传庭的九世祖孙成,在洪武年间被任命为振武卫百户,由河南省汝宁府光山县孤树里村迁居山西代州,后遂安家于此。
  
  六世祖孙凤开始鼓励子孙习文,五世祖孙歧、高祖父孙宗派、祖父孙嗣约、父亲孙元震均中过举人。
  
  可以说,孙家在代州是书香门第,世代都有读书人,是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。
  
  一路上,乡三老,士绅出乡三十里迎接,几乎堆到了城门口了。孙世宁汗颜,只能谦虚的坐上了马车,回到了老家。
  
  其一座五进的大宅院,门口两只大狮子,可谓是威风八面。虽然比不上京城的伯爵府,但在地方上也是大院落。
  
  祠堂祭祖且不提,其父之坟早就迁到了祖墓之中,族老亲友满含热泪。
  
  一切都在不言之中。孙世宁当然明白,正所谓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,孙家成为了伯爵,女子成了皇后,自然要对这些亲戚们进行照顾了。
  
  可惜孙世瑞这个伯爵,常年在外为官,也没回来几趟,照顾都很难去说。
  
  孙世宁好不容易回来一趟,自然要好好巴结了。不过,孙世宁却只愿舍下一些钱财,并将孙家在代县的千余亩祖地全部捐给了祖中,充当祭田。
  
  祭田源于先秦,至宋时明确成为宗族制度中重要构成。在
  
  “事死如事生”的宗法思想要求下,祭祀祖先郑重其事,十分隆重,耗费甚大,这就需要宗族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来支撑祭祀礼制的延续,在这种情形下,专门用于祭祀费用来源的田地就出现了。
  
  在民间,祭田是公产,是不允许转卖继承的,所以转卖祭田最轻的也是流放。
  
  族亲上学,修渠,修祠堂,都是在祭田中出。同时,如果族亲们实在揭不开锅,也可以向族中借钱,这也是祭田的功能。
  
  所以自古以来,越是大的宗族,其祭田的规模就越大,越是能惠及族亲。
  
  然后族人当官,再反馈回来进行捐田,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。鼎鼎大名的范冲淹家就一次性捐赠了几百亩,使得范氏经常出人才。
  
  据统计,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,民间两到三成的土地,都是祭田公产,规模极其庞大。
  
  而孙氏的祭田则多年来只有两百余亩,孙世宁一下子捐了千余亩,立马受到了族亲们的爱戴。
  
  穷人可以低租来租赁祭田,更是在饥寒交迫之时低息借钱,子嗣更能请得名师,将来有出息。
  
  一些孤寡老人也几乎是祭田供养。这惠及孙氏所有人。几个想开口给自家求和一官半职的族老,只能张了张嘴,什么也说不出来。
  
  对普通人来说,宗族不仅提供保护,还能借贷度难关,而朝廷除了交皇粮,根本就没好处,自然是亲宗族而远朝廷。
  
  皇权如果真切的要下乡,只能平均土地,将祭田收归朝廷,但这阻力太大。
  
  土地一旦均掉,朝廷必然无法承担起祭田的养老、学堂、借贷、储蓄等功能。
  
  孙世宁爬上山坡,远眺孙氏一族的聚居地,百五十户人家,两三千亩地,八成为旱地,两成为水浇地,在山西也算是富裕之地了。
  
  他踏步在黄土上,瞅着庄稼地:“族中现在多种什么?”
  
  “玉米包谷,麦子,还有红薯。”谁在他身边的,是族中的秀才孙世茂,三十来岁,今科也要赴乡试。
  
  与普通的读书人一样,他较为清瘦,带着方角巾,一身半旧不新的长袍,显露其家中的平常。
  
  他感叹道:“这时节好了,这红薯虽然吃着烧心,但总比以往那些青黄不接的时日饿肚子强。”
  
  “红薯不是可以做红薯粉吗?”孙世宁不解道:“那玩意儿做成粉条,跟一只半只大的公鸡熬煮,味道可着实不错。”
  
  “穷苦人家,舍不得磨坊钱,将就着吃着。”孙世茂轻声道:“枝条可以喂猪,鸡鸭也能吃,所以那些穷苦人家都喜欢种红薯,量得多。”孙世宁叹了口气,从小他就是锦衣玉食,不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,但也能明白,穷人着实不好过。
  
  在这乡间,哪有什么秦学,理学,百姓们只知道埋首于土地,为一年的温饱发愁。
  
  “甜菜,你知道吗?”
  
  “在下不知。”
  
  “那是一种可以做出糖的东西,最适合在咱们山西一带种植,糖可贵得很,是个很好的赚钱机会。”孙世宁想起皇帝的言语,忍不住地建议道:“在一些山脚旮旯种下甜菜,熬煮成糖,这可比种粮食赚得多。”
  
  “过段时间,我就找一些种子过来。”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嫁给山野糙汉后,全家都被我养成大佬 我家公主又被惦记了 十八线锦鲤逆袭攻略 全民修仙,我能看见弟子天赋 无敌神帝系统 莽撞 救世主聊天群 全民领主:开局超级农民 我本善良之崛起 他欲为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