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终宋 > 第806章 唐诗

第806章 唐诗

第806章 唐诗 (第1/2页)

灞河发源于蓝田县境内的秦岭北坡,自南向北流入渭水。
  
  “杨柳含烟灞岸春”的灞河绕过“蓝田日暖玉生烟”的蓝田,本是长安郊外最美的两个意象。
  
  船只从灞河艰难地溯游而上,吴潜有些念恋地看着两岸风貌,道:“朝沿霸水穷,暮瞩蓝田遍,关中风物怎么也看不够……原来只有在关中,才能作出盛唐的诗。”
  
  扶着吴潜的是他的孙子吴泽。
  
  吴泽有些焦虑地看着岸边奔逃而过的民兵,心里正嫌脚下这运着辎重的船逆流而行太慢,恨不能下船跑向蓝关。
  
  没想到祖父却还在这慢吞吞地谈唐诗,未免文人风气太重了。
  
  吴泽没有这种文人风气。
  
  他父亲吴实是吴潜的第四子,早年间因眼看胡虏肆虐、家国多难,遂弃文从武,于京湖从军,后力战而死。
  
  吴泽继其父之志,因此不像堂兄弟们专心科举文章,还习了一身武艺、兵法。
  
  他是两年前被姜饭掳到长安的,待到长安一看……终于见到原以为已暴亡于潭州的祖父还活着,哭得死去活来。
  
  吴潜对于李瑕这个藩镇是何看法不提,吴家三房、四房的年轻人当时便已有了自己的倾向。
  
  吴泽平日不说这事,但他的想法其实已显露在他眺望蓝关时的焦急眼神里。
  
  没心情听唐诗了。
  
  “盛唐有关中,见得黄河,见得秦岭,才有‘黄河之水天上来’,才有‘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’,大宋没有这般大气的诗了,我这状元写了一辈子诗词,写不出,我只会写‘报国无门空自怨,济时有策从谁吐’,庸才啊庸才,老而昏庸。”
  
  吴潜说得很慢,与两岸匆忙仓促的情形显得格格不入。
  
  说到后来,他自嘲地笑了笑。
  
  “这场仗打完,再见到李可斋,他又要笑我了,关中风物算甚?他若在河西建了不世之功,还要写出‘愿得此身长报国,何须生入玉门关’这样的千古名句。”
  
  “孙儿愿奋力杀敌,助祖父全谢安之功劳。”吴泽道。
  
  他为人至孝,心里虽着急,却还肯陪着吴潜慢慢说话,还应了一首唐诗。
  
  “但用东山谢安石,为君谈笑靖胡沙。”
  
  吴潜闻言却是皱了皱眉,须臾又释然,道:“这诗虽不吉利,但胡真真唱过之后,军中很喜欢,诗确实是好诗……三川北虏乱如麻,四海南奔似永嘉。”
  
  说到这里,吴潜转头看着自己的孙儿,欲言又止。
  
  之后,抬头望向北面,他才把那句想说的话说出来。
  
  “四海南奔似永嘉,靖康之耻真像是永嘉之乱。我辈终日念叨谢安,谢安,但谢安之功劳……不够。”
  
  吴泽一惊。
  
  若非当世人,绝不明白谢安在大宋士人心中的地位。
  
  当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,欲吞灭东晋,唯有谢安,淝水之战挡了北方雄师。
  
  这偏安江南的大宋朝士人太崇拜谢安了。
  
  问当今人物,岂无安石?
  
  但今日吴潜却说谢安的功劳不够。
  
  这一句话之后,吴潜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。
  
  他胸臆中似有豪情,只是太过苍老,已迸发不出来。
  
  “关中真好啊。”
  
  最后,老人这般感慨着。
  
  他眼前是唐诗里的关中,是他治理好的关中,所以一定要叮嘱孙子几句。
  
  “得守好关中啊,莫再像永嘉之乱。”
  
  慢吞吞地说了这么久,花费了这许多时间,吴潜想说的无非也就是守住疆土的愿望。
  
  但说了这么久,花费了这许多时间,其实也没能说尽。
  
  言语终究是不足的。
  
  吴泽咀嚼着那句“谢安之功不够”,略有所悟,问道:“祖父,但若是功劳比谢安还大,那便不是功劳,是要抄家灭族的大罪了,怕是连郡王也难免吧?”
  
  “老夫不过随口一说罢了,此番能保得了关中便是难得,其余的,另说吧。”
  
  “船快到了,孙儿扶祖父下去。”
  
  “莫扶,战事在眼前,让士卒们见了,还当援兵都这般老弱,一会先去把物资清点了……还有你啊,心不能急,临阵最忌讳心急。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嫁给山野糙汉后,全家都被我养成大佬 我家公主又被惦记了 十八线锦鲤逆袭攻略 全民修仙,我能看见弟子天赋 无敌神帝系统 莽撞 救世主聊天群 全民领主:开局超级农民 我本善良之崛起 他欲为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