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女主拿了反派剧本 > 第492章 宫斗不如造反(二十九)

第492章 宫斗不如造反(二十九)

第492章 宫斗不如造反(二十九) (第2/2页)

郑念儿吐出一口气,太好了,母亲这是答应了!
  
  有了母亲这个皇帝乳母帮忙,她的计划将会更加顺利。
  
  ……
  
  永承帝不知道他的几个女人们都各自谋划着什么,他的心思都在政务上。
  
  盐政司已经设立起来,原本,永承帝因为“何太后”的圆规,对盐政司并没有那般热切。
  
  不过,盐政司的选官制度,是他提出来的“考试选拔”,是他推行科举制度的第一步。
  
  所以,永承帝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关切与重视。
  
  永承帝想办法塞进去几个寒门学子。
  
  这些寒门学子,是真寒门。
  
  是永承帝命心腹(也就是郑氏父子啦),在京中特意挑选的一些寻常百姓人家的子弟。
  
  他们确实有些才学,却因为出身、门第,没有人推荐,只能留在京城想办法钻营。
  
  其中有些人,许是遭受的轻慢、打击太多,已经开始愤世嫉俗,仇视世家。
  
  永承帝要的就是这种不倾慕世家、敢以世家为敌的“勇士”。
  
  除了把这样的“人才”塞进盐政司,永承帝还利用官员大考的契机,将人送到了地方。
  
  比如其中有个叫蒙勤的人,最是激进。
  
  他比当年的冯寿还要痛恨世家,痛恨特权阶层。
  
  在他的口中,那群身居高位的世家子们,都是尸位素餐,都是蠹虫老贼。
  
  他们只顾自己家族的利益,全然不顾天下、不顾黎民。
  
  他们垄断一切,他们霸道蛮横,他们罪该万死。
  
  永承帝亲自召见了蒙勤,还听他慷慨激昂的痛斥世家的种种罪行,只觉得找到了自己的千里马。
  
  于是,好不容易得到了几个安插亲信的官职,他便把最好的一个留给了蒙勤——巡盐御史。
  
  嗯,这是有盐政司衍生出来的一个职务。
  
  原本,永承帝想让蒙勤当御史的,但想要成为言官,不管是资历还是学识,蒙勤都差了一些。
  
  而不只是世家,就是朝中的其他朝臣,也不想让永承帝这个冒失的小皇帝去染指御史台。
  
  蒙勤之流,更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人物,这样的人如果都能当御史,真当他们大渊朝没有人才了?
  
  不过,小皇帝的面子也不能不给,索性就让蒙勤去当个巡盐御史吧。
  
  巡盐御史也是御史呢。
  
  而且还能去地方巡视,帮小皇帝深入民间,体察民情,一举两得,多好的安排啊,对吧?
  
  永承帝:……听着虽然别扭,却也不是没有道理。
  
  永承帝最缺的就是地方上的耳目。
  
  他身居皇宫,就连京城都不敢说十分了解。
  
  大渊朝幅员辽阔,全国有三十多个郡,每郡有二十多个县。
  
  郡县还有上中下之分,人口众多、地方复杂,这么多个辖区,永承帝根本就做不到全都覆盖。
  
  除了想要了解地方上的政令推行、民生艰苦,永承帝还想知道几个藩王、驻边大将的情况。
  
  是的,藩王!
  
  永承帝只有一个哥哥梁王,他的封地就在梁州。
  
  按理,封王后,梁王就该就藩。
  
  不过何太后忌惮梁王母子,不肯放他去地方,就想把他困死在京城。
  
  永承帝虽然与梁王“兄弟情深”,却也没有真的傻兮兮的“放虎归山”。
  
  而是给他修建了豪华的王府,让他们一家好好在京城当个富贵闲人。
  
  先帝只有两个儿子,永承帝这一朝,也就只有梁王一个藩王。
  
  但先帝那一辈,还有兄弟。
  
  除了嫡亲的弟弟韩王赵烁外,还有几个堂兄弟。
  
  当初先帝起兵,全族都鼎力支持。
  
  同辈的十几个堂兄弟,战死了一多半。
  
  待到大渊朝建立,只剩下五个人。
  
  这五位,无一不是战功彪炳的有功之臣。
  
  不管是为了血缘,还是为了最初的承诺——共天下!
  
  先帝哪怕心里不舍,也大方的册封几个兄弟为藩王。
  
  当然,封了王,并不意味着就真能共享富贵。
  
  随后的十几年里,有的藩王造反,有的藩王祸乱地方,先帝“忍痛”诛杀。
  
  发展到现在,六个藩王只剩下了俩。
  
  一个是先帝的亲弟弟韩王赵烁,一个则是南王赵炎。
  
  赵烁虽然是藩王,却一直被留在京城。
  
  先帝对这个亲弟弟还算信任,临终前,把他列入三大辅臣之一。
  
  先帝不是不怕弟弟会当摄政王,甚至造亲侄子的反。
  
  但,先帝更怕赵家的江山有朝一日会改姓“何”。
  
  赵烁再不济,也是他的亲弟弟,是赵家的血脉。
  
  即便赵烁谋逆,上位后,也要供奉赵家的先祖,认他这个哥哥为开国太、祖爷。
  
  先帝让赵烁当辅臣,就是为了牵制何太后。
  
  赵烁虽然没有就藩,但在京城,依然有权有势,他的手里握有先帝留下来的三万亲卫。
  
  另一位藩王南王赵炎,就没有赵烁的好运气了。
  
  他的封地在蛮荒的南州,遍地虫蛇、毒瘴,还有民风彪悍的山民。
  
  而即便是还怎么一个地方,也不是南王一家独大。
  
  他的近侧,就有南平王这个异姓王。
  
  南平王说是来镇守南疆,实则也是为了牵制、监控南王。
  
  在朝廷看来,南州偏僻,物资匮乏,但境内却有许多盐井。
  
  靠着这些井盐,小小一个州郡,竟也能养活南王、南平王两大王府,以及南平王府麾下的二十万兵马。
  
  永承帝亲政后,虽然没有想到撤藩,但对于南州,他还是有些放不下。
  
  那里有两大王府啊,还有好几个大型盐井。
  
  出产的井盐,足以辐射周围十多个郡县。
  
  如今,有了何太后推出来的“制盐新法”,永承帝倒是不缺那点儿井盐。
  
  但,既然都牵扯到了盐,就跟永承帝的盐务改革有关系。
  
  蒙勤作为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,他的第一站就是数千里之外的南州。
  
  “蒙卿,此次你的任务十分重要。除了查清南州境内的几大井盐,还需要摸清南王和南平王府的动向!”
  
  临行前,永承帝特意将蒙勤召进宫,屏退左右,拉着对方的手,仔细交代着。
  
  蒙勤本是个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,在京中钻营多年,都未能得到“伯乐”的赏识。
  
  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了“明君”,他真是一腔热血,恨不能舍生忘死、以报君恩。
  
  “陛下放心,臣定会肝脑涂地……”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嫁给山野糙汉后,全家都被我养成大佬 我家公主又被惦记了 十八线锦鲤逆袭攻略 全民修仙,我能看见弟子天赋 无敌神帝系统 莽撞 救世主聊天群 全民领主:开局超级农民 我本善良之崛起 他欲为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