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美利坚资本贵族 > 第二五零章 自信

第二五零章 自信

第二五零章 自信 (第2/2页)

事实上,法国的葡萄酒想要进入美国市场,需要费煞心机。当上世纪七十年代,法国红酒在一次盲品会上被加州红酒掀落神坛后,加州葡萄酒就开始占领美国市场。
  
  加州葡萄酒因为精选完全熟透的葡萄进行酿造,酒香醇厚浓郁,酒体丰满。而法国的葡萄酒在盲品比赛失败后,找了诸多理由。比如什么气候不好,他们该年度的葡萄酒恰好是品质最差的。
  
  但是,直到他们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萎缩到无法承受之后,他们终于幡然醒悟。但那已经是在二十一世纪了。
  
  不过那个时候,波尔多的葡萄酒庄至少有七成在苟延残喘,随时可能会倒闭。这给了中国、俄【罗】斯、英国、美国的富豪或者明星们大好的入手机会。在几年前,他们购买了不少的法国酒庄。
  
  不过那些破产被收购,或者直接出售的酒庄,大多在法国是不入流的酒庄。主要是靠着著名的产区品牌销售。那就像是木桶时代的葡萄酒。那个时代的葡萄酒,不管是那个酒庄,都只在酒桶标著大产区名。
  
  直到上世纪初,酒庄才开始自己装瓶销售,建立起酒庄自身的品牌。而这个时候,葡萄酒庄的等级已经被划分出来。
  
  法国葡萄酒,好的大概也就是那些一二级酒庄。要说其他级别的酒庄品质有多好,还真就就难说。随着消费者对红酒的认知越来越深,而葡萄酒的酒牌也越来越多。消费者依然无法辨识那些外国出产的葡萄酒的酒标。除非了冲着名气去的,要不然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,消费者肯定会优先选择自己能看明白的。
  
  当一个国家越是自信,对外国产品的名气就会越不屑一顾。偏偏美国就是最自大的国家。她的国民也是如此。这对法国红酒来说,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。
  
  美国国内的体育比赛,很多会冠以世界的名头:它就是全世界。它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面对国际往来时,坚持使用英制制衡单位的国家。在介绍自己国内的东西时,似乎完全看不到世界其他国家一样,总是说:“这是世界最……的”
  
  而事实上,那些世界之最,早已经被人超越。当然也有用“之一”的代表一下谦虚之心,但这个“之一”,至少也是“十一个”之中的“之一”
  
  说美国自大,本质上是自信过头。美国人根本不觉得别人有超过他们的可能。
  
  在这样的市场,法国人想要靠名气在美国倾销葡萄酒是不可能的事。不过后来有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,让法国的那些酒庄多了一口气多活了几年。
  
  那些年,中国开始成为奢侈品第二大市场。法国一些本来在自己国内算是普通的酒,在中国也可以卖出奢侈品的价格。
  
  比如五大酒庄的副牌葡萄酒,当作金牌酒买。不过那个时候的中国土豪根本不懂。他们喝的只是名气,也根本不在乎那些东西。反正那个时代的土豪喝葡萄酒是要加雪碧喝的。也许对他们来说,五块钱的红星二锅头更爽一些。只是喝那么便宜的酒,会显得掉价。
  
  不过法国那些不入流的酒庄的好日子也没没能过多长。当中国的葡萄酒品牌建立起来后,培养出来的葡萄酒爱好者,也渐渐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顶级葡萄酒。
  
  为了生存,他们从曾经的徒弟——加州的葡萄酒庄——学到一个道理,酿酒要用心。法国酒庄的酿酒指导师也开始关注葡萄的成熟时间,适当调整香果采摘期,以期能酿造出现代人更喜欢的浓郁酒香。
  
  而在那之前,法国葡萄酒庄的酿酒师只会按照每年既定的时间,不管葡萄是不是已经到了最佳的成熟程度,都会马上采摘酿造。正是这一个做法,让他们在新世界的葡萄酒产地慢慢威胁到他们。
  
  他们是醒悟了,但市场也已经萎缩的差不多了。不少法国小酒庄破产了。因为除了法国本国之外,没有那个国家会捧着他们,所有市场都被美国等新世界酒庄冲击。
  
  除了那些一级酒庄的名头大的吓人之外,实际上法国葡萄酒已经不再具有超然地位。事实上,最近十年的ISC,成绩最好的都不是法国红酒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智利南非澳洲和美国的加州葡萄酒都在ISC取得非常骄人的成绩。
  
  有法国的前车之鉴,林克很自信,但他也并非自大。
  
  他种植的葡萄,有神的眷顾,是世界上最好的酿酒葡萄。而在酿造时,聘请了世界上最好的酿酒师。同时也等到最佳甜度时才会采摘葡萄酿造。
  
  他的自信,是来源于他有最好的原料,在酿造时做到了最好。
  
  他相信,只要不是暗箱操作,他的葡萄酒能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。而且那样的大赛也不存在太严重的暗箱操作。因为所有葡萄酒没有排名,只要分数到了一定程度,就得到相应的奖牌。如果所有参赛的酒都举杯极高的水平,所有酒都获得金牌也可以。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嫁给山野糙汉后,全家都被我养成大佬 我家公主又被惦记了 十八线锦鲤逆袭攻略 全民修仙,我能看见弟子天赋 无敌神帝系统 莽撞 救世主聊天群 全民领主:开局超级农民 我本善良之崛起 他欲为帝